佛法认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要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为使大家更加深入学习佛法的智慧,寻找让人生和睦美满的方法,2024年5月11日下午,《成佛之道》公益课程第三节顺利开讲,由传觉法师进行授课。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
智月朗秋空,礼佛两足尊。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
悲愿来浊世,礼佛释迦文。
智圆悲无极,断障无余习,
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別。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無人,
彼岸林泉乐,礼法离欲尊。
正法妙難思,善净常安乐,
依古仙人道,能入于涅槃。
依法以摄僧,和乐净为本,
事和或理和,礼僧众中尊。
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
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
三宝真实德,无漏性清净。
化世真亦俗,佛法得长存。
自誓尽形寿,归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时念诸胜利。
此归依最尊,此归依最胜,
不由余归依,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自力自依止,
是人则能契,归依真实义。
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
智月朗秋空,礼佛两足尊。
先论赞佛宝功德。佛是梵语,意为觉者。佛所证悟的,是「正法」,正法也可译为妙法。法是可轨可则的,不变不失的,因此正法是中正而不偏邪的,微妙而非浅显的真理,是永久性、普遍性的绝对真理。圆满觉证了正法,才名为佛,所以佛是「以」正法「为身」的,名为法身,也就是绝对真理的具体显现者。
佛为什么能圆满觉证呢?因为佛有无漏(离一切烦恼杂染)的清「净」智「慧」。智慧最清净,所觉证的正法也就最清净,所以称为『最清净法界』(法界即法身)。正法是无往而不在的,迷了并不损减,觉证了也没有增多。有净慧才能证觉清净的正法,所以佛「以」净慧「为命」,称为慧命。
法身与慧命的统一,就是佛。现在举譬喻说:佛的「智」慧,如明「月」一样;净慧的体证正法,如明月的「朗」照「秋」夜的晴「空」一样。如没有云翳,月光皎洁;蔚蓝色的虚空,在月光中也显得分外清净。这是说:清净觉照的佛智彻底证觉正法,正法也究竟清净显现于净慧之中。经上说『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菩萨尚且如此,何况是佛呢!
法身与慧命,到达彻底圆满,这是值得众生归敬的。「礼」是敬礼,如礼拜问讯是身礼,赞叹功德是语礼,虔信恭敬是意礼。要通过这样的三业礼敬,来表示我们对于「佛」的归信。「两足尊」是赞叹佛的,有二种解释:一、两足就是人类,佛为人类中的最尊胜者,所以名为两足尊;如经说『正觉两足尊,生马四足胜』。二、两足是福德与智慧的圆满。有大福德与大智慧的,不但是佛,大菩萨等也都是如此的。但在福德与智慧圆满的圣者中,佛是最尊最胜的,所以名为两足尊。
三世佛无量,十方佛亦尔。
悲愿来浊世,礼佛释迦文。
佛是大觉圣者的通称,谁能圆满的觉证了正法,谁就是佛。所以发心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也多。从时间上说: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出现的「佛」,是「无量」的。现在是释迦牟尼佛;向上推,过去是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尸弃佛、毘婆尸佛等;未来是弥勒佛、楼至佛等。过去佛无量无数,未来佛也是如此。如从空间上来讲: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世界的「佛」,「亦尔」——也是这样的。十方的世界无量,佛也无量,如东方现有不动佛、药师佛,西方现有阿弥陀佛等。学佛的归依三宝,应归敬十方三世一切佛。
然从对于这个世界的我们来说,有一位是应该特别归敬的,那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在菩萨因中,本者救苦救难的大「悲」心,忍苦忍难的大「愿」力,不愿往生净土,发愿在秽土修行成佛,因为秽土众生太苦了,需要救济太迫切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大精神,由释迦佛完满实践出来。他「来」五「浊」恶「世」的此土成佛,便是为了救护我们,不遗弃我们这些苦恼众生。过去二千五百年左右,释迦佛诞生于印度,经出家、修行、成佛的历程,然后我们这个充满罪恶的黑暗世界,才有了佛法的光明。这一世界的佛教,由释迦牟尼佛而来;对我们来说,真是恩德无穷!释迦佛的伟大,不但为我们所尊敬赞叹,十方诸佛也异口同声的赞叹呢!如经上说:『彼诸佛等,亦称赞我(释迦牟尼)不可思议功德。』所以,我们在归敬十方三世佛而后,应特别敬「礼」本师「佛」——「释迦文」。释迦文,即释迦牟尼的异译。这相当于归依僧是归依一切僧,但对自己的归依师,有着更大的恩德一样。
再依古代圣者的赞佛法,以三德来赞佛。佛的「智」慧,究竟「圆」满,不但觉了一切法的本性,也觉察一切法的特性、形态、作用、关系等;觉了现在,也觉了过去、未來。从种种方面,觉了一切法的种种相,所以佛名一切种智。众生的苦痛,不能解决,无非是愚昧作怪。佛的智慧圆满,所以不但自己可以解脱,也能以无量的方便善巧(智慧的妙用)来度脱众生。这是赞佛的智德圆满。佛陀救苦的大「悲」心,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族、一地区、一世界,而遍为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一切苦难而发心。悲心的深切,彻骨彻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因位菩萨,如观音、地藏等,已经是大悲大愿到了不得,何况佛果呢!这是赞佛的恩德圆满。有的智慧高而悲心薄;有的重悲爱而不重智慧;有的悲智并重,但由于内心的烦恼杂染还不能彻底清净,所以算不得究竟。唯有如来,「断」尽一切烦恼——理障、事「障」,甚至「无」有丝毫「余习」。这是赞佛的断德圆满。什么叫余习?就是无始以来,久习烦恼的惯习性。佛弟子阿罗汉,烦恼都断了,习气还有余留的。所以有的还要骂人(骂惯了,脱口而出,连自己都不觉得),有的还会蹦蹦跳跳,有的还是坚执己见。唯有佛,才能将烦恼与余习完全断尽,这才是最清净、最圣洁!基督教徒,每说耶和华是圣洁的。其实,他动不动就发怒,杀人千千万万,甚至用洪水来淹没地球,几乎连人类和动物都断了种。狂慢凶狠到这步田地,还能说圣洁吗?我们归信佛,不是迷信,也不是为了与佛有什么同族等关系。佛教徒是:谁能圆满一切功德,我们就归敬谁。真能究竟圆满一切功德的,唯有佛,所以我们要归依他,不归依外道的天神。
智德、恩德、断德——「三德」,一切佛都是平「等」的,都是「究竟」圆满的。不能说甲佛愿力大、乙佛愿力小;或者说乙佛智慧高、神力大,丙佛要小些。因为如果佛与佛之间,有大小、多少的差别,便有不圆满的,不圆满的就不能称为佛,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但从经典看来,佛的色身有大小,寿命有长短,国土有净秽,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也不一致。要知道,这是佛的「方便示」现,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才有这种种「差别」。并非佛的真实功德不同,切勿妄生分别!——上来赞叹佛宝功德。
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
这是赞叹法宝的功德。上二句,含着两个譬喻,要分别解说。「丘井」,是枯井。有人在旷野散步,一不小心,落在枯井里。幸亏一手攀住井里的枯藤,这才不致于落到井底。井底有四条毒蛇,张口吐舌的望着他。一只老鼠,正在咬那枯藤,说不定就会断下来。在这危急的情况下,仰头看见藤上有蜂蜜,他伸舌去䑛那蜂蜜,便什么都忘了!甚至蜂群的飞来螫人,他也在甜蜜的享受中忽略了。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旷野里,由于业力,感到了五蕴身。枯藤,是命根。老鼠咬那枯藤,如无常的侵逼,一息一息的过去,命根很快就会断了。无论是丘井、枯藤、鼠咬,都譬说无常的苦迫,所以说「朽故」。四蛇,是四大。四大不调和,就会生病而致人于死,如毒蛇伤人。蜂蜜,如五欲的快乐。人在生死无常的苦迫中,享受些少的欲乐,便忘记了。不顾蜂群的来螫,如对于五欲而来的苦果,也不管。生死大苦,都不能使众生警觉,真是愚痴极了!
「空聚落」,是无人的村庄,所以说「寂无人」。有人想逃避国王的罪罚,路过一无人的村庄。他想住下来,过一宿再走。忽听见天人说:走呀!这是盗贼来往地带,如遇见盗贼,怕会丧身失命呢!这是说:有人想脱离魔王的控制,修学佛法,有的在六根门头失败了。空村,如六根。六根——见闻觉知,一般以为是内有自我,而实是没有自我(无人)可得。此无我的六根,触对六尘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识,如盗贼。六识游历六根,不应该贪的起贪,不应该瞋的起瞋,种种烦恼,劫夺功德法财,有的因此而堕落恶道。所以,想出离三界的魔王统治,修学佛法,就不应该为六根所欺诳;应该向前进行,到达安全的境界。
上面说起的逃难的,离开盗贼往来的空村,前进到国境边沿,被大河挡住了去路,而追捕的人,却快要追来。那时,他望见大河「彼岸」——不属国王的境界,有园「林」流「泉」,真是又安全,又快「乐」。他就不顾一切,游过大河,这才离了死亡的恐怖,真的可以休息了。这譬喻说:学佛法的,不受六根的诳惑,渡过生死大河,这才越出魔王境界,到达涅槃彼岸,可以享受不生不灭的寂灭乐,到达了大休息的境地。
上面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说到『涅槃寂灭』——这是三法印,是佛法的三大真理。而涅槃又是通过无常、无我而实现的,为一切圣者的究竟归宿,这就是我们要归依「礼」敬的「法」宝。如世俗修习禅定的,也能出离一部分的烦恼——欲,但三乘圣者,由慧而得涅槃,才是究竟离欲。在一切离欲中,涅槃为最尊最胜,所以说「离欲尊」。
正法妙難思,善净常安乐,
依古仙人道,能入于涅槃。
涅槃,为一切圣者、一切学佛者的归依处。由于证入的程度不同,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般涅槃等差別。实则,涅槃就是「正法」。正法是自证的境地,微「妙」得「难」以「思」议,所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依经论的方便开示,略加说明。一、正法是「善」:这是胜义的绝对完善。二、是「净」:由于正法不是烦恼等杂染所能污的,也不是烦恼杂染等所能缘起的,所以名为清净。三、是「常」:正法是超越时间性的,不生不灭,本来如此。四、是「安乐」:这是没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是离系的绝对乐。总之,正法不可思议,功德也不可思议。
从智慧的境界说,名为正法;如从智慧证入正法而得真自由来说,名为涅槃;所以,正法就是涅槃。只要「依」著往「古」——过去诸佛大「仙人」的正「道」,就「能」证「入于涅槃」的解脱。说到古仙人道,《阿含经》与《楞伽经》等,都曾说到。因为正法是本来如此的;能入涅槃的修行正道,也是本来如此的。过去一切佛,无不经历此正道而得入涅槃;这不是释迦佛所造作的,是古佛的常道,所以名为古道。——上来赞叹法宝功德。
依法以摄僧,和乐净为本,
事和或理和,礼僧众中尊。
僧宝为归依的对象,所以特为在家的信众,说此一颂。在家的信众们,应该尊「敬僧」伽:或是内心的诚敬,或是语言文字的赞叹,或是身体的礼拜。禀承僧众的意思,为比丘僧服务;随僧众所需要的,随分随力,以衣服、饮食、医药、床敷、日用品来供养。对于僧众,千切不可生轻慢心。近代中国,信佛信法、敬佛敬法的还有,而信敬僧伽的实在太少。或是只敬归依师,或是敬一、二人,三宝的归敬不具足,难怪佛法的希有功德,不易生长起来。
三宝真实德,无漏性清净。
化世真亦俗,佛法得长存。
三宝,是我们的归敬对象,在一切宗教的教主、教理、教徒中,三宝是最圆满、最清净的。然佛像与僧众,不一定能符合这一意义吧!这应该知道:如现在,佛是或玉,或石,或金,或铜,或木雕,或土塑,或纸画的佛像;法是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法义;僧是出家众。这称为住持三宝,是佛灭后,佛教流传于世间时的三宝。恭敬供养,依此而归向于真实的三宝。又如释迦佛出世时,释迦佛是佛宝;佛所开示的教说——四谛、缘起、涅槃等是法宝;随佛出家的凡众圣众,是僧宝。这是化相三宝,是佛出人间教化时,以此三相为三宝。恭敬供养,依此而归向十方一切佛、正法、一切贤圣僧。化相与住持三宝,都是佛教在世间的具体形相;以此为归依对象,从而更深入一层。
自誓尽形寿,归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时念诸胜利。
佛法僧三宝,是没有污染的,具足功德的,所以是真正的归依处。受归依的,先要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长跪合掌,在归依本师前,依师长教,「自」己立下「誓」愿说:『我弟子某某,「尽形寿」,「归依佛」,两足尊;尽形寿,归依「法」,离欲尊;尽形寿,归依「僧」,众中尊(三说)。愿大德忆持,慈悲护念,我是优婆塞。我从今者乃至命终,护生。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依《大名经》及律说)。凡发愿受持归依的,那怕是生死关头,也不能中途变悔。就是说笑,也不可说我不信三宝,或者说我不是三宝弟子。如归依而又弃舍,生生世世,受苦无穷。所以,要切记『尽形寿归依』的誓言。
此归依最尊,此归依最胜,
不由余归依,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自力自依止,
是人则能契,归依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