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和光悦色」敦煌佛绘艺术展于温州头陀寺庄严启幕。开幕式由李王主持。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济朴先生的临摹之作,他将那些曾流失海外的敦煌佛绘珍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虔诚的艺术匠心,通过临摹的方式重新带回中华文化的怀抱。“以法为缘,以彩作筏,以心摹笔”,济朴先生用当代之手,一笔一画重现千年敦煌的佛国光辉,让沉睡的艺术瑰宝在千年古寺中焕发新生。
古琴名曲《普庵咒》的清幽韵律率先流淌于殿堂。琴师指尖轻抚丝弦,那空灵、圆润的琴音,仿佛自千年时光深处汩汩而出,与头陀寺古刹悠扬的梵呗钟磬声完美交融。泠泠七弦,非仅悦耳,更似一道无形的清泉,悄然涤荡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尘虑。乐音所至,营造出一片深邃的“清凉境”,引导人们从喧嚣步入沉静。这一刻,“音声佛事”的真谛得以具象呈现——声音不仅是艺术,更是通向心灵净土的舟筏,让听者在袅袅余音中,初探法界的庄严与澄澈。
艺术家济朴先生怀着对敦煌艺术的无限虔诚,深情讲述了他与这片艺术殿堂结缘的历程。他分享道,面对那些流失海外的佛绘珍品,每一次临摹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精神的朝圣。济朴先生不仅追求形貌的精确复原,更着力捕捉原作中蕴含的千年气韵与信仰力量,以当代的笔墨与色彩,唤醒沉睡的佛国光辉,将历史遗珍重新“接引”回中华文化母体的深情实践。
当曼妙的敦煌舞姿翩然于展厅,静态的千年壁画瞬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敦煌舞者们妆容典雅,以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将壁画中凝固的佛本生故事、婀娜的天宫伎乐,生动地演绎于观众眼前。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佛法真谛的动态诠释——慈悲、智慧、祥和与超脱,在行云流水的舞姿间无声流淌,令观者仿佛置身于灵动的佛国圣境。
秦川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特的影像视角,为大家深入解读了敦煌佛绘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密码与无上艺术价值。这些佛绘不仅是艺术史的瑰宝,更是理解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和技艺的“活化石”,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当代依然闪烁着启迪智慧的光芒。
方炯先生从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本次“和光悦色”敦煌佛绘艺术展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展览远不止于呈现精美的临摹作品,更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实践和文化事件。有力推动了学界对敦煌佛绘技法、风格、思想内涵的深入研究,为相关学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此次展览架起了一座横亘于西北敦煌与东南浙江之间的文化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互鉴与融合,让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与敦煌大漠的雄浑瑰丽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华美乐章。
头陀寺方丈悟智大和尚以永嘉玄觉大师的“永嘉禅法”为底蕴,为在场大众作了充满智慧与慈悲的法语开示。大和尚引用《华严经》中“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的至理,开示道:我们的心念如同最伟大的画师,不仅描绘着外在世界的图景,更塑造着我们内在的生命状态与命运轨迹。观敦煌佛绘,不仅是用肉眼欣赏其艺术精妙,更是用心去体悟那庄严相好背后所象征的清净自性、无量慈悲与般若智慧。大和尚勉励众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反观自性,借佛绘之光,照亮本具的觉性,在纷扰的世间,绘就一幅觉悟、自在的生命画卷。
“和光悦色”,寓意佛法的智慧之光,柔和普照,令众生心颜悦豫。在头陀寺这一方承载着永嘉大师“一宿觉”精神的千年道场,敦煌佛绘不再仅是历史的遗珍,更是连接古今、照见本心的桥梁。于此观画,不仅赏艺术之精妙,更悟佛法之深邃,感文化之厚重。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 2025年8月2日。让我们相约头陀寺,在“和光悦色”中,与千年敦煌相遇,与内心宁静重逢。
祈愿此展
令见者欢喜,种菩提善根
令艺术生辉,续文化薪火
令佛法广布,泽被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