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寺院介绍
来源:温州头陀寺 时间:2023/05/11

温州密印寺,俗称头陀寺,初建于隋唐间,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改创,坐落于州南二十五里头陀山麓。山以其形“锐而圆顶,下瞰诸山,如老僧踞坐说法”而名,一云玄觉大师“先实栖迟抖擞于此”所繇称(周应期《重建头陀密印禅寺碑记》)。

 

头陀寺为玄觉祖庭,记载已久。在宋,有隆兴元年(1163)进士、英州知府余闳《头陀山永嘉祖庭赏寺僧法传画牛》诗(见《余氏家录》);入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三尤明确记载:“头陀山,宿觉剪发于此。” 佛门著作中亦有相同记载,如明释石奇,便认定密印寺为“永嘉祖道场”,称玄觉为“本山真觉大师”(《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六)。民国初年,高僧印光也说;“头陀山密印寺,即唐一宿觉道场也”(《印光法师文钞·法幢和尚传略》)。

 

640 (1).jpg

 

玄觉祖庭之兴,先是在晚唐五代时,已然得到吴越王支持,明末清初,则因瑞安林增志和昆阳余孔谦等人合力,而得重光。清雍正十一年(1733),勅封永嘉宿觉为洞明妙智禅师,命以祖庭振兴宿觉道场,并改寺名为妙智禅寺(见《十国春秋》《佛祖统纪》《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雍正实录》《乾隆温州府志》)。之后,禅籍和私家笔记,多有称密印寺为妙智寺的。但在《乾隆温州府志》寺观卷,却沿用旧名,不知何故。清亡,和州同知郑淦在头陀寺出家,法名灵照,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作小传,称之为“永嘉头陀山妙智寺僧”(《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八),又仍用雍正所改寺名。而在民间,密印、妙智,几乎俱绝于口,习惯只呼头陀寺。

 

640 (1).png

 

迄至清代,又有授谦法师、授源法师、谛闲法师继席传法。本寺创建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沧桑几度,兴衰有时。据史记载,始则薄田数亩,堂屋二三楹,住僧亦不过数十人而已;盛时有良田五百余亩,殿宇数百间,讲席数百人。溯自历史,本自以禅宗开山,而后则以净土宗继之,而谛闲大师又专研天台教法而闻名。禅即是净,净必兼于教,故本寺又是禅、净、天台三宗兼宏的道场。

 

640 (2).jpg

 

文物珍藏

 

千年古刹,几经沧桑,但却为后人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发人怀古悠思。本寺现保存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立,止庵居士周应期撰文、西湖门生吴升书《重修头陀密印禅寺碑记》。以及民国十七年(1928)立,佛弟子钱熊壎撰文、瑞安郑德馨书《重建妙智禅寺碑记》。此二碑是见证本寺历史发展之最佳资料。

 

一九九七年的十二月五日(农历十一月初六)在一个传统而庄严的佛教仪式上,斯里兰卡最重要的一位长老,尊敬的慧喜法师将一颗无比珍贵的佛陀舍利亲手赠送给来自中国浙江温州头陀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从斯里兰卡请来的佛陀舍利,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舍利的本身。

 

640 (2).png

 

根据斯里兰卡的历史记载,这颗佛陀舍利是公元前三世纪,就是阿育王时代,与佛锁骨舍利和佛陀的钵一起从印度由阿育王的孙子沙弥苏马那带到当时的斯里兰卡的古都阿奴鲁得埔拉。当时的国王神爱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舍利的到来并以整个国家供养之。国王当即又建塔供奉佛锁骨舍利。这就是斯里兰卡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塔。这段历史在觉音的律藏注释善见毗婆沙里有详尽的解释。根据历史的记载,这颗今天赠送给中国头陀寺的舍利和其它的舍利一起被供在了密辛达里山上。所以,这个地方后来就被称作塔顶山。公元前一世纪时国王修罗提色建兰卡拉摩塔并将这颗舍利供在塔中。法显法师就曾是这座舍利塔的历史见证人。两千多年来的沧海桑田,这颗稀世无双的舍利由于塔年久朽坏,于一九三六年重又为人发现,并交给当时地方长官布兰库拉马保管,后来这颗舍利被交还给无畏山的方丈陪日严苦鲁梅 - 悟玻提色法师。从此一直收到珍重保护。

 

640 (4).jpg

 

祖庭重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历史原因,本寺曾被用作温州市勤俭中学、公安警校、结核病防治所等办学及医疗场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相继归还了上述单位所占用的部分土地。1981年,本寺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交由僧人管理,主持寺务。之后相继修复了大雄宝殿、三圣殿等主殿和配殿,以及部分厢房,并正常开展宗教活动。1997年冬,从斯里兰卡迎请佛陀舍利在本寺供养,创佛舍利自锡兰东传中国之第一例。2006年,温州市政府将本寺作为重点上报省政府,同年六月,指定为省级重点寺院。本寺为永嘉玄觉大师遗迹。永嘉玄觉大师,乃禅宗巨匠,其以《证道歌》为中心的禅法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乃至对国际佛教界  均有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作为永嘉祖庭之一的头陀寺,自开放以来,整个寺院建筑,因长期被白蚁侵蚀和台风袭击等自然因素,已残破不堪,甚至危及僧众和信徒的生命安全,修复本寺,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我寺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领导及宗教人士视察和参观本寺时,曾多次强调应保护宗教文物遗迹、弘扬佛教文化。近年,恢复永嘉祖庭、千年古刹原貌,发扬永嘉禅学,进一步开展温州地域佛教人文事业,打造温州佛教特色寺院并扩建头陀寺的呼声亦不断涨高。应时所须,应人而作。

 

640 (5).jpg

                            
寺院未来发展目标

 

头陀寺作为浙南佛教的代表性古刹,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寺院作为宗教道场的功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更加趋向综合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总体上讲,现代寺院除了宗教活动功能外,越来越注重弘扬佛学和教育功能,并越来越多地承担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慈善、文化、心灵疗养等功能。新时期下,头陀寺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作为佛教教化的功能,拟对寺院制定长远发展目标,进而根据发展目标对寺院开展整体规划,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并富有现代气息的著名宗教圣地。      

 

本寺主持悟智法师,继席头陀寺,不忍灵光歇竭,倾尽心力修复道场。如今的头陀寺,在老寺院的基础上,按照祖制重修山门大殿,三圣殿和伽蓝殿,香積厢房,设立祖殿供奉永嘉大师像,为使来人能一睹永嘉祖庭道场之风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师悲心大愿,为使道场正法久住法轮常转,决定开办妙智学佛社,目的是让喜好佛学的有志之士能有个听闻佛法,觉悟人生的场所。也是给社会人士在工作生活压力倍增的年代能够带去佛法的清凉,学佛社成立的宗旨就是于此。学佛社安排的内容有专门的法师讲座、周末共修和慈善义工教育等一系列培福修慧的活动。目前在建设的永嘉禅堂即将完工,不久的将来就会投入使用,到时将举行禅修活动。禅修的目的希望能给来这道场的每一位有缘人士能够提供一个放松身心,放下烦恼,体会禅修带给你的轻安和喜悦。未来头陀寺本着修学佛法、休闲、慈善、文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地推动佛法弘扬。

 

640.png

 

一、修学,头陀寺为十方信众提供良好的修学佛法平台,提倡以“人间佛教”为中心,以禅、净双修为两翼的模式,引领大家修习佛法。

 

二、休闲,通过对佛教基本教义进行诠释,可发现其中蕴涵着极为独特的休闲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佛教传统休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佛教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志在解脱、心不执著的超越态度;不耽安逸、不废娱乐的“中道”精神;法喜充满、自我实现的心理追求;观照万物、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

 

三、慈善,佛教是在人间发展的,人间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弘法利生,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因此,历史上的佛教一直以弘法利生为其宗旨。中国的佛教徒也一直认为“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把“利乐有情”看作佛教徒的人生观,与人为善,教人利人,广度众生,是佛教徒的伦理道德准则。 利乐有情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慈悲为善,佛经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以慈悲心广行善事,是大乘佛教菩萨道修行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佛教界的传统之一。

 

历史上佛教徒一直不断地兴办各种慈善事业,修桥铺路,济诊施药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利益了众生。头陀寺将来更会在这条道路上力求精进。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社会做善事,多为众生解苦厄,多为国家解忧排难。

 

四、文化,未来头陀寺的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是表现在弘法与宣传等诸多方面。寺里不定期将印经结缘,组织各种弘法和法事活动,教育广大信众爱国爱教。宣传正确的佛教文化教育,宣传头陀寺的社会承当作用等。

 

头陀寺秉承让更多的人参与佛教,认识佛教,体验佛教的内涵和真谛为主旨。倡导人间佛教,祈祷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民安康。致力于将本寺建设成为融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业的佛教胜地,头陀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十方的善知识的到来。